秦丝导读:陈凯在济宁开了一家火锅店,经营了6个月只有1名员工离职。陈凯究竟是怎样办到的呢?这就是这篇文章要讲述的。
从去年 12 月份到现在五个月的时间,全季火锅在市中心的 6 家店只有 1 名员工离职,要在之前,整个团队几乎是大换血。
全季火锅在山东济宁市区开了 14家店后,生意一直爆火,因为口味和食材的过硬,很多同行会把这里当成是竞品分析的打卡胜地,它甚至成为了济宁的城市名片。可现在,当它想要走出济宁,想要去往更多城市发展时,却发现原本以为就在身边的员工,成了它最难搞定的问题。
▲济宁的人气火锅
四个月前,陈凯从管理 1 家店的店长升为了管理6家店铺的督导,随着岗位的变动,他的角度也开始变得不一样,过去他只发现留不住人,现在他还发现大家的形式越来越偏激,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他们竟然一天都不能多留要强行离职,甚至连干了半个月的工资都不要。从他接手的几个月里,这种事情就发生了 4、5 起,他有些紧张。
要说之前,这种感觉还是没太有的,缺人了就再找呗,但现在他感觉面前犹如挖了个无底洞,无论他怎么填,填多少人,这个洞似乎都填不满。这个洞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困扰,他也必须从源头找到止损方法。
去年 12 月份,陈凯来参加了勺子课堂的《超级店长课》,他记忆最深的,是张敏敏老师对企业二字中,“企”字的剖析,企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止,如果这个企业没有人了,那它就会停止。那么绕回来,一个企业就需要人去操作、去推动,不然制度哪怕做的再好、再完善也无法去运转。
再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他觉得,之所以留不住人,问题主要是出在这三个方面......
我出钱来你干活,员工当成老牛使
在全季,员工只有两件事:待客,盈利,待客,盈利。每个人就像是一头老牛,被公司拿着几张钱鞭打着干活。但 90 后很知道自己要什么,每次有员工来问陈凯这个问题时,他之前的回答总是一句话:“你好好干,公司肯定会培养你的。”但因为公司本身对员工职业规划的空缺,久而久之,员工心里都明白,如果不开新店,晋升就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面对这样一张空头支票,信任感这件事在被摔得稀巴烂后彻底成了0,店长也基本起不到作用。
老师建议:好店长应该创造出“ 3F 场”,即友善、乐趣和未来感,未来感尤其重要。
落地过程中,他主要做了这几个改变:
1)变口头承诺为明确的晋升计划:凡是新入职的员工,入职三个月后会有一次考核,如果考核好了之后会给他加一颗“星”,底薪也会随着星星的增加而以 100 元的幅度递增。三个月后进行二星考核,底薪增长的幅度更大。有技能考核,也有卷面考核,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会有对应的晋升通道;
2)工资之外加入更多的绩效与提成:之前员工的薪资全部是死的,没有绩效和提成,新一版的薪资结构中,陈凯将这两项也加入进去,并且与底薪分开来算。他会鼓励大家冲更高的业绩,也会明确告知达到之后每个人的分成。节日时,公司也会在既定的奖金之外,发放给员工和家人生活用品,让工作更有动力。
相比过去把员工当“老牛”,现在的陈凯更愿意把他们当成游戏中的角色设定,虽然角色不同,起点不同,但却都可以通过所在岗位的贡献值来“练级”,在此期间,员工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拥有多少经验值,以及距离下一个渴望职位的经验值还差多少距离,店长也可以清楚的识别每个员工的成长状态,从而更高效、准确的管理。就像一家知名咨询公司说的:如果想让员工留下来,那就得先给他准备好各种未来的发展选项,让他时时刻刻能看见自己以后成为那个人的样子。
我出制度你执行,员工参与感基本为0
餐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来就多,大事儿也就算了,陈凯发现,芝麻点儿的小事儿,执行下去到最后也会走了样,做事效率极低。立规矩吧没人听,扣钱吧容易火上浇油,手把手教吧又没那么多精力,这让他很头疼。
来勺子参加店长课之后,他才明白,不是任务太难也不是员工能力不够,而是由于身份不对等所带给员工的抗拒感。就拿开会来说,90% 的员工从入职参加完入职培训后都是没参加过任何会议的,自己的工作完全处于一种被指挥的状态。职级划分的过于割裂不仅会让员工失去主动权,还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对很多事情的推进造成阻碍。
老师建议:全员参与,目标共识。增强每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满足内心的自我价值。
落地过程中,他主要做了这几个改变:
1)缩短会议周期并固定次数:之前的会议是半年一次,几个月一次,出了事情才开,现在则是周会议、月会议、季度会议和年会议更加雷打不动的固定模式;
2)明确会议主题:之前的会议更像是“救火行为”,出了什么事情只能事后补救。但现在,陈凯会将会议分为“周期待客数据分享,目标任务分解、顾客满意度的达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如何处理客诉”等更明确的主题,通过情景模拟来提前发现问题;
3)人人参与并授权到每个人:之前只有管理层才能参加的会议,现在是人人参与。除此之外,对于新事物的敲定和落地,公司也会授权到每个员工身上,鼓励每个员工写下他们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提出建议,共同探讨,把一个人的目标变成很多人的目标。
4)设置奖励机制:把员工所参加的具有创造性意义的会议跟奖励挂钩,一旦谁的想法建议被采纳,最低 200 元的奖励外加奖品,鼓励大家迸发灵感。
好企业的标准一定不是一匹马拉着很多人跑,而是万马奔腾。但前提是,如何让很多人变成拥有奔跑能力的马?他们的目标从哪里来?答案就在“参与感”三个字中。这也是陈凯把会议的核心由“任务下达”转变为“目标共识”的原因,想让他们做好执行,首先要把他们变成事件的主人。
我是教练,员工都得听我的
回到开头所说的,面对一些员工不要工资就走人的情况,之前陈凯总觉得是90后的独特做事风格,但随着事情的愈演愈烈,他才意识到,或许是自己的处事风格影惹的祸。毕竟,如果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又愿意用一走了之的偏激手段?更何况问题还不止出现了一次。
老师建议:一个好的店长应该是老师,教练,专家,朋友,家长,在什么场,显什么相。
落地过程中,他主要做了这几个改变:
1、扮朋友:过去,如果员工失恋了找他诉苦,他的答案通常都是一句话打发:天下女的多的是,何必单恋一枝花。而现在,他能陪员工一连聊上俩小时。
2、扮家长:以往新入职的员工在接受简短的入职培训后就会直接上岗,而现在,新员工不仅要接受入职培训,还会配备一对一的师傅,带他提升各种工作类技能。另外,店长或领班也会由一个人专门带他去打一周的饭,跟新员工从平时的接触中迅速建立关系,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
3、扮教练:只会指手画脚的店长人人都能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自己先成为一把服务好手?因此教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专业力的理解,如果你想让员工推销一盘乌鸡卷,你是否能把这项命令的内容分解清楚?有什么营养,怎么吃,为什么吃。然后再让其执行。
4、扮专家:它比教练多了一层善后能力,有着更充分的解决办法,所以除了专业技能的过硬,他至少还要懂得顾客的心理该如何安抚。
5、扮老师:除了技能训练,你能不能在为人处世、说话方式、甚至仪容仪表等方面做出对员工更大的帮助?比起固定的薪水,他们更在意的是成长。
如果说过去,陈凯跟员工的关系只存在于教练和学生这一种,那么现在,两者之间的身份则变的更宽泛,就像他说的,为什么工作一定要死板呢?其实可以更“软”一些,太严厉的时候,可以适当说句开玩笑的话,让气氛别那么尴尬,太轻松的时候,你可以严肃一些,让大家瞬间回到工作状态中。这不光能带动他们的工作激情,还能让大家更愿意沟通和分享,这会使得很多事情有了缓冲。
从去年 12 月份到现在五个月的时间,全季火锅在市中心的 6 家店只有 1 名员工离职,要在之前,整个团队几乎是大换血。我问陈凯,他觉得最核心的改变是什么,他认为是身份的扭转,如果一切以“合作”而不是纯粹的“雇佣”为先决条件,所谓的高低、贵贱、主次之分就都不存在。
来源:勺子课堂 作者:高云凤
精彩推荐>>>
1、【秦丝早报】华为开发能读懂人类情绪的AI技术, 库克:不会合并macOS和iOS
2、【行业动态】罗森便利的IP运营之道:市场部核发“准生证”
3、【秦丝早报】梨视频获6.17亿元A轮融资,苹果计划发布全新 Apple News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