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朋友在淘宝开了个店,苦于没有订单,不得已发动了周围的朋友帮其刷单,但竞争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最终店铺不了了之。
自从电商平台开始统计销量、引入信誉系统,刷单似乎成为了电商甩不掉的顽疾。最近,京东被曝“官方刷单”,爆料者称有京东内部人员主动要求入驻商家配合“刷单”,为了弥补商家损失,京东则提供“资源位”补偿。同样就在当天,据外媒报道,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大约11000名淘宝卖家招募刷单人员, 4109名淘宝卖家可以识别其身份,淘宝查处其中89名卖家,仅占到2.2%。
刷单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
两家最大的电商平台先后被曝出刷单,其背后的原因很明显——利益问题。那么问题在于,谁的利益?
首先,不会是平台的利益。已经京东和阿里的体量来看,单是PC端每天就有几千万的独立访客,并不需要靠刷单来表现自己的成交量。相反,如果刷单,反而会给用户一种弄虚作假的感觉,所以,电商平台是反对刷单的。
其次,商家的利益。以阿里的淘宝模式为例,入驻商家800多万,想要获得流量,除了靠花钱买好的推荐位,就只能靠刷信誉和成交量。而推荐位是有限的,竞争如此残酷的情况下,推荐费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所以,刷单攒信誉、提高成交量是最好的方式。而在网上,有很多专门用来刷单的工具,比如下图:
第三,官方工作人员的利益。阿里的店小二以及京东的工作人员,虽然权力不大,但是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此前,阿里曾经曝出店小二刷单。
有一种说法是,商家刷单事情不严重,而工作人员配合刷单更加严重。实际上并非如此,不管是哪个主体刷单,最终影响到的都是消费者,都是一种欺骗行为,并没有所谓的严重程度。辛利军表示,京东目前的流量相当于阿里的三分之二,但是入驻商家只有不到7万,而淘宝的入驻商家达到800万。对商家来说,其流量导入更容易,竞争压力更小。此外,京东自建物流体系,平台商家选用京东自建仓储配送的比例逐步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家刷单的难度。所以,京东可以降低商家刷单的风险。
刷单难以避免 但存在模式差异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想要杜绝刷单,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主要的难点在于电商消费的模式以及内部反腐。
电商消费模式上与线下的零售存在一定的不同,据京东集团副总裁的辛利军介绍,电商存在大宗交易模式,即多频次、大批量购买同一产品。这与刷单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客观上加大了辨别的难度。
针对于这种情况,电商普遍采取技术手段。辛利军介绍称,为防止外部刷单,京东建立了虚假交易模型等多个技术模型进行匹配,只有均满足这个模型,才会确认为刷单行为。对于刷单行为的处罚,京东主要采取加标记、加权限、关店铺,索赔等方式限制,在去年,罚款的金额超过了2000万。
内部反腐方面,难度更大,在利益面前,人总是很难经受住诱惑。所以,反复成了电商的重中之重。对于反腐,这似乎成了大公司的议题。辛利军表示,京东对刷单绝不会姑息,一旦查明,涉事员工将马上被开除掉,而相应的上级也会受到连带责任,会被降级。辛利军同时解释了为何没有马上处理涉事员工,主要原因是,此前结果尚未查明,京东尝试了联系相关店铺,但联系不上对方。而目前,京东公布最新进展,称经公司内部调查,该涉事员工与商家进行业务沟通时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已按照相关规定立即辞退,相关负责人因存在员工管理责任也受到公司内部处分。
消费者普遍同意这样的观点:刷单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残酷的竞争下,在利益的驱使下,这是一种无奈的迁就,平台方也是受害者,技术手段尚不能完全避免商家刷单,更不必说内部腐败。两起事件表明,电商平台杜绝刷单,仍然需要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