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互联网+”骤然火爆,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词不是太理解,其实它和前一段时间的“鼠标+水泥”的概念倒是有几分相似,指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资源的配置,并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化学反应”存生新的更健康的产业。被广泛举的例子是:互联网+传统集市最后产生了淘宝,这就是“互联网+”,由此展开而去,当互联网足够发达普及之后,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后互联网时代”,那时的商业环境又是如何?
互联网企业可能会是两个极端
消失。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之后,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传统产业吞噬互联网企业,进而形成“聚变”。当互联网足够普及和发达,我们现在所谓的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技术和信息数据资源的鸿沟将不复存在,换句话说就是互联网企业能做的事情,传统企业也可以做,当传统企业解决了信息、数据和传播的问题之后,互联网企业存在的基础也不复存在。比如如今的小米,它尽管是一家手机厂商,但是互联网化的程度比绝大部分真正的互联网企业还要高。而当未来传统产业无数个“小米”诞生时,真正的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极度压缩,有可能继而消失。
站在商业生态链的最顶端。“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就是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融合,而这种改造和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庞大的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资源,这些资源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最有价值的财富。未来,针对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将会使目前互联网企业的使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企业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规整分析将会持续性地对未来产业进行优化,从而使互联网企业居于“后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链的最顶端。
实业依旧会是核心,但和互联网会融合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本身无法产生有效价值,其价值往往通过解决信息的对称问题而节约的产业成本来体现。实际上,阿里巴巴一直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它就是利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交易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配置。但这种资源的重配置并不会真正取代传统事业的支撑地位,它只能是更好地促进实业的发展,而不可能取代实业制造产生物质价值。
当然不排除后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会颠覆现有实业的生产制造体系,生产线上不再是朝九晚五的工人而是不知疲惫地机器人,一个工厂可能只需一个人监管,甚至不需要监管,在家里就可以远程指挥机器人进行生产作业,就如同我们如今在家里敲敲键盘就可以在网络上把文章发出一样。这个时候,你再去分辨实业和互联网企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在工作流程上已经基本无差别。所以,未来也许实业和互联网并不会像今天这样隔离的太明显,两者会逐渐融合,说不定有一天再没有实业和互联网的概念,都是社会企业而已。
我们现在提的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产业的经济结构,在未来面对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时,将会彻底消失,也许所有的经济结构就只剩下服务。因为那个时候由于机器人的存在,人的能动性将会彻底得到解放。生产制造将都会由机器人来完成,人的主要作用就是制定规则,维护机器人,和开发更多功能的机器人,所有的商业活动也将通过线上完成,线下由机器人执行。真的到了这个阶段,也许一切的商业规则都将会面临重置。